大秦帝国写到商鞅渭水刑场一次斩决700人,秦孝公犹豫不决,唯恐老氏族叛乱,秦国灭国。商鞅却认为“大政在民不在朝,小政在朝不在民”,秦国国民知道需要变革,知道变革是为了他们好,然渭水刑场虽然斩决人数众多,但依法办事,没有对贵族枉开一面,百姓追求的无非就是公平,只要公平了,大家都是服的。
看到这句“大政在民不在朝,小政在朝不在民”,虽然感觉很有深意,但具体如何应用,如何分析,却没有任何概念。
上周我一个清华的朋友来深圳,聊天中交流创业、管理等相关话题,我告诉他我比较习惯于决策一个事情,事先利用吃饭等非正式场合跟几个主要的负责人沟通一下,看看大家的想法如何,若基本同意的,再在正式场合提出、敲定,这样效率比较高,执行也很好。经常这样开会、决策,自己的威信也就提上来了。说着说着,我突然明白,我这个方式,实际上是在默默的应用“大政在民不在朝”的思想。提出想法,调查民意,之后决策而推动,当然比较容易执行了。
决策,做事都需要顺应民意,而不是拍脑袋,或者听死命令。我一个朋友,在外企,听从老板的吩咐,严格执行老板的命令,让代理商按时写计划,项目进展情况 。但因为他们这个产品,属于前景很大,但短期没有市场的那种,代理商推了几下推不动,也都不可能按时写计划,项目进展。于是我朋友很痛苦,不逼代理商写,没法向老板交代,逼吧,跟代理商关系搞差了,弄不好反而去他老板哪儿告状,弄得吃力不讨好。于是他跟我交流,问我如何解决。
我告诉他:
1、就算他再努力执行老板的命令,对公司没有任何的价值,因为时间没到,若时间到了,市场起来了,不用你要求,代理商主动会写报告。这个就是势,市场这个势没起来。
2、市场没起来,导致代理商推不动,代理商没内容可写,而你逼着他们写,最多他们只有编,这个很不对,因为这是民意如此,大家都认为市场没起来,时间没到,写了也没用。
3、你没有为公司利益,而是死听老板命令,老板要写是因为他需要了解信息,老板的想法没错,但你这么死听老板命令,把代理商跟公司搞差了,反而害了公司。
4、最好的方法就是等待,调和、维护代理商与公司的关系,至于要上交给老板的报表,本身就没有意义,没有价值的东西,既然老板要要,你就帮代理商编了,符合实际,不要太离谱即可,这样老板,自己,代理商都轻松。
所以做决策,应该跟下属先沟通好,调查好民意,再做决策,才能提高执行力。
- 阅读(39697) |
评论() |
推荐(118)